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德育教育 > 心理導航心理導航 [[轉載]初中生求職壓倒10余本科生 發布時間:2007-06-05 //echo ;?> 來源:點擊: [轉載]初中生求職壓倒10余本科生近日,南京一家韓資企業在拒絕了十幾名機電專業本科生后,終于招到了滿意的員工。這是一名僅有初中學歷的電工。該韓企解釋,被拒絕的十幾名本科生雖然擁有中級電工證書,但是卻連最簡單的控制柜電路圖都不認識。今年26歲、只讀過初中的安徽籍電工張偉橋讓企業最為滿意。別看張偉橋是初中生,可是他能夠娓娓道出電路的構成、控制,而且還很有悟性,現在公司基本上就定他了。對此結果,張偉橋說,他萬萬想不到,自己一個初中生怎么會壓倒10多個本科生呢?出現這樣的結局,不能不引人深思,進而問責? 一是大學教育難逃干系。讀了上述報道,人們禁不住會問,我們的大學教育怎么了?怎么堂堂十幾個大學機電專業本科畢業生,同時還擁有中級電工證書,竟連最簡單的控制柜電路圖都不認識,拋開這幾個人的自身素質如何不說,單是培養這些大學生的大學就難脫干系,這不能不讓人對當今的大學教育功能產生懷疑。 根據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今年已經達到19%,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在一定意義上進入大眾化時代。但這個“世界第一”背后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已經凸顯。今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338萬,比2004年增加了58萬人,增幅達20.71%。在經歷了幾年的擴招就業后遺癥后,大學的培養機制及大學生們的精英意識并沒有因此而改變。 二是企業也難逃其責。10多個本科生竟然抵不上一個初中生,這到底怪誰?說起來又回到了畢業生工作能力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責任究竟在誰的問題上,企業和大學之間一直存在著爭議,幸而現在已出現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形式為此提供了一個好的模式。根據自己的用人要求,企業不僅可對高校和學生提出一些課程方面的建議,還可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這種度身訂做冶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比學校自己悶著頭培養更為有效。所以企業主動與高校聯合,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更能迅捷的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三是學生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相對外界環境的援助,大學生自己的就業準備可能更加體現主動性,從觀念上說在上學期間就應該對將來的就業作好心理準備,當你入學時要想到4年后將和幾百萬人同時面臨就業競爭,因此要從如何提高自己的實際應用技能著手,以提高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上一篇:〔轉載〕走出網絡夢魘 下一篇:轉載:蓋茨的十條“金口玉言”